第八百九十九章 微服私访 一
有则改之无则加勉,安排清查工作的目的,也不是没问题非得揪出问题来,这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,有这种胆量和能力的导领⼲部也不多,不能否认有事实存在,可也不是大范围出现的。
因为这项工作的实施,家国电视台的记者专门采访了冯光海记书和王鸿轩长省,而且也得到了政治中心常务委员会首长们的充分肯定,这是利国利民的战略决策,对于提升省委省府政的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让常委们觉得很奇怪的是,做出这个清查违规办公场所建筑的决定,并推动落实工作的主要负责人⾼建彬,却没有接受媒体的采访。甚至整个过程中连脸面都不露,仿佛这件事情和他没有任何的关联,他就是站在旁边看热闹的,主要的功劳都是两位大老板的,可是后来才发现,这位导领的心思太缜密了。
关北市委记书曾宏祥,周末在常务副长省董海亮家里做客,发自內心的感叹说道:“⾼记书的这步棋,走的也太⾼明了,这个人的思维和心

真是可怕,开始的时候顶着庒力逆⽔而上,可有荣誉到来的时候却主动避让。本来王长省对这件事情还有些抱怨,认为会给省委省府政的形象带来被动,出了这么多的问题,处理了这么多的⼲部,上级首长会怎么看待导领班子的工作?”
董海亮笑着说道:“可现在就大不相同了,自从因为这个事情得到了首长们的表扬,家国电视台做了专访。冯记书和王长省像是吃了奋兴剂一般。全⾝精力充沛的很。后续的工作

本不用⾼记书来做。他们盯得比⾼记书还厉害,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,两个人居然还开了个碰头会,讨论实施的细节,我还从来没有发现他们也能有这么一致的时候,奇迹啊!”曾宏祥说道:“冯记书再有几年就要退下去了,在位的时候得到了荣誉和首长们的肯定,得到民人群众的赞赏。就是退的时候也没有遗憾,要的是名声。王长省看好了记书的职务,想要竞争就必须有成绩,特别是⾼层的看法和支持,⾼记书的举措正好打蛇打七寸,掐住了两人的脉,不由得他们不乖乖的顺着这条路走下去。说⽩了,明知道是个局也得往里跳,跳的心甘情愿,挡不住这样的

惑。”
董海亮说道:“问题就在这里。⾼记书来到

西省才多久,満打満算三个多月吧?说句不敬的话。一个人能有多大的能量,他就是连副省级导领⼲部们还没有认全呢,更别说是厅级⼲部了。”
接着说道:“常委会的话语权虽然有,可工作实施起来需要各地市和省直机关单位的配合,在这方面,他是不可能和

深蒂固的两位老板相提并论的,所以⾼记书的办法就是要借力借势,工作不一定非要他自己来⼲,只要目的结果达到了他的要求,就完全没有问题了。”
曾宏祥満脸苦笑的说道:“这次庆桦市出现了那么多的空缺,原本常委们都以为是一次好机会,不算市委记书有四个常委的名额,谁曾想,省委组织部已经把名单拟定好了,都是从处级⼲部综合考评优秀人员中选拔的。”
董海亮点了点头说道:“我一直以为处级⼲部综合考评,是省委组织部自己搞的活动,主要起到的是

励作用,是一种荣誉,没有想到背后还有这么深的用意。⾼记书是为全省的副厅级导领⼲部调整预备的,这下他的权威

彻底得到了体现,目标就是没有背景有能力也能当官,不出现这次的事情,大部分人都不相信,可是有这样的例子摆着,不由得人不信。”
曾宏祥说道:“我听说⾼记书准备到地市去调研,而且行程安排是绝对保密的,考察的地方都不知道他来,我也不知道是该轻松一点还是紧张一点。这可是微服私访,我可不敢保证下面没有问题隐瞒不报,却被⾼记书查出来,顶风作案的人,大有人在啊!”董海亮说道:“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,地方上应付导领考察都总结出经验来了,一篇文章做的花团锦簇的,要是按照他们的安排去看,想看到的一点都没有,形势一片大好。想要询问当地的群众,那是众口一词,一致表扬

委和府政的功劳成绩,牛⽪都要吹破了,我曾经遇到过几次这样的事情,听得我浑⾝起

⽪疙瘩!回来仔细一查,庒

不是那么回事!”
曾宏祥笑道:“你这样一说我也想起来了,我还没有来关北市工作的时候,有一次我点名要到下面的乡镇,视察村村通公路工程,结果到了一个村子,发现这条路有点不对,我乘坐的小轿车在路面竟然庒了个小坑出来,当时我没有说,后来派人调查我才知道,为了应付我的检查,这个县的

通局筑路公司,连夜整平了路基铺上了沥青拌合物,下面没有灰土,也没有凝固期,

本就扛不住多少重量,气得我把分管的副县长和

通局长全给免了。”
自从来到

西省的那一天起,⾼建彬就有个心愿,很想到各个地市去走走看看,听一听老百姓实真的声音。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,听导领⼲部的汇报,內容掺杂的⽔分太多了,不能及时的掌握第一手资料和动态,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,这样时间一长,不利于对战略决策

的工作做出合理的判断。
以前是形势不允许,常委会的局面就够他忙的,还有组织系统和公检法系统的工作需要理顺,省纪检委的工作也要上心,现在总算是可以腾出手来搞调研了。
跟⾼建彬出来的人当然不能很多,人多了容易被人看破行踪,不过好歹也是省委副记书兼政法委记书考察,为了工作需要,省委副秘书长刘旭华和省政法委副记书张思曼陪同考察,这两位因为工作

质,不经常出现在电视等媒体,认识两人的导领⼲部其实很少,不是一个系统的就更少了。
⾼建彬自己更厉害,来的时间太短,再加上他也不和媒体打

道,不接受采访,估计没有多少老百姓见过他。再说,大部分的群众怎么可能关注省委副记书呢,换成是记书或者长省,也未必能认得出来。这种层面的大导领,和大家的生活距离很遥远,唯一的途径就是看电视的新闻。
三个导领加上秘书宋博⽟和潘杨,还有司机纪明伟,就组成了这个小小的调研组,开的是一辆很普通的别克商务车。为了他的全安考虑,省安公厅的常务副厅长李军辉,特意派了一个小组的便⾐察警,开着一辆关北市拍照的金杯面包车跟在后面。
省委组织部、省纪检委和省政法委,各自派了专门的人员凑了一辆车,没有事情绝对不出现,有命令来的时候,他们会第一时间协调部门的运作,比如发现什么需要处理的事情,总不能⾼建彬自己来做吧?
这次调研第一站就是

西省最为偏远,经济最为落后的秦江市,⾼建彬对太富裕的城市向来都放在最后考察。
六个多小时的车程才抵达秦江市,这么长的时间坐车的人累的不行了,年轻人还能顶得住,可刘旭华和张思曼都是五十岁的人了,⾝体撑不住,中途不得不停车休息了两次,在路边找了个饭店吃了顿饭,好久没有这么长时间坐车了,⾼建彬自己也觉得累。
过了秦江市和铜台市的边界,⾼建彬指着车外面的景象说道:“这两个地市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,秦江市的农村状况不容乐观,总体的经济发展缓慢,农业生产⽔平不⾼,农民的收⼊偏低。”
潘杨好奇的说道:“⾼记书,您还没有下车去看呢,没有做实际的对比,为什么轻易就要下这样的结论呢?”
⾼建彬笑着说道:“你没有看过我的履历吧?我就是以发展农业致富起家的,曾经创造过国全的百強乡镇,连这点情况都判断不出来,我⼲脆买块⾖腐撞死算了。”
车里的人听到这句话都笑了,⾼建彬继续说道:“农民的收⼊怎么样,看村子的房子就能看出来,铜台市作为著名的富裕地市,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存在,财政收⼊充⾜了,对农业的补贴就⾼,加上工业化的发展,企业多打工的机会更多。农村收⼊⾼,房子很多都是盖的二层楼,规划的很整齐很漂亮。可秦江市的农村,别说是二层小楼,就是一砖到顶的砖瓦房都很少。”
然后说道:“农业生产⽔平的⾼低,要看田间种的是什么作物,铜台市的农村有很多的蔬菜大棚,这是城市需求体系的原因,种菜要比粮食作物收⼊⾼。但是秦江市农村的地里,只有粮食作物,经济作物都没有,粮食现在可不值钱,解决的只是温

而已。”
m.oTbxS.cC